时光相册丨长影80岁了!这些画面里,藏着我们共同的记忆
8月23日,“人民艺术家”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田华参观长影旧址博物馆“田华——电影艺术人生”展览。
8月23日,“人民艺术家”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田华参观长影旧址博物馆“田华——电影艺术人生”展览。
编剧于敏看到《东北日报》上关于沈阳开展学习赵国有创造新纪录群众运动的报道后,深受触动,赶赴沈阳第三机器厂蹲点生活一个多月,采访了赵国有及其工友等,获取了丰富素材,随后创作了剧本。当时,新中国成立不久,正致力于恢复经济建设,影片旨在展现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
影片改编自陶钝(笔名徐宝梯)的曲艺作品《杨桂香鼓词》。东北电影制片厂编剧王震之将故事地点改在东北,创作了剧本《革命姻缘》,影片最初也以此为名,拍摄完成进入剪辑阶段时,恰逢抗美援朝战争开始,遂改名为《卫国保家》。
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,于1937年在长春成立了"满洲映画协会"。这个日伪电影企业拍摄了200多部配合其军事侵略、麻痹中国人民的影片。1945年秋,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后,党中央从"延安电影工作团"抽调一部分同志随军到东北,于1946年4月14日正式接管
《刘胡兰》是由林杉编剧,冯白鲁执导,胡宗温、陆小雅等主演的剧情电影。该片于2021年5月入选国家电影局开展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展播的5月片单。
《白毛女》最初是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创作的歌剧,1950年由东北电影制片厂(现长影)改编拍摄为黑白故事片,成为中国经典红色电影,其拍摄背后围绕“主题深化”与“现实还原”展开核心故事。
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北京日报客户端精选出多部抗战题材影视剧,在光影中回顾英勇军民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,展现中华儿女齐心抗战的英姿。本期推荐经典影片——《中华女儿》。
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北京日报客户端精选出多部抗战题材影视剧,在光影中回顾英勇军民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,展现中华儿女齐心抗战的英姿。本期推荐经典影片——《赵一曼》。
1905年,任庆泰在丰泰照相馆拍摄《定军山》,用镜头记录下京剧艺术家谭鑫培行云流水的招式,影片于同年在大观楼影戏园首映,中国电影自此正式拉开序幕。至今,中国电影已走过120年。两甲子光阴中,前辈历经风雨,为中国电影书写下无数辉煌篇章。
上影厂、北影厂、长影厂和八一厂,说起这四大电影厂都拍过哪些经典影片,爱看老电影的朋友们肯定如数家珍。
第一部有声电影是《歌女红牡丹》,1931 年的时候,能听到电影里的人说话唱歌,那得多新鲜。还有第一部彩色电影《生死恨》,1948 年上映的时候,那画面肯定比以前好看多了。第一部获得国际奖项的电影是《渔光曲》,1935 年就走出国门,给人长脸了。后来,1988